会员生活

会员生活丨無名青年丨侗族女孩杨光倩:故乡未来的探索者

2020-03-16
9
10

無名青年是由無名营造社(建筑设计事务所)与無名有物品牌(地域创生设计机构)联合发起的城乡青年交流分享平台。以贵州省黔东南州为驻地,旨在构建在地实践的本土青年群体与都市实践的创意青年群体相互对话的沟通方式,共同反思当代青年关于地方和乡村的实践路径,探讨青年人眼中未来乡村实践的可能性。

本期邀请从江生态文化社创始人兼社长杨光倩,将以“回得去的故乡,看得见的未来”为主题,分享她对故乡的眷恋和对乡土未来的思考,以及公益旅行结合乡土保育的实践探索。
分享地点:黔东南州黎平县翘街东门街53号無名营造社
B站直播房间号:22003884
分享时间:2020年2020年3月16日15:30-16:30

11

在回乡创立从江生态文化社以前,热爱公益的杨光倩一直在一二线城市的NGO工作,在三年的公益机构工作中,她一直思考如何将对公益的热情与对家乡的热爱相结合,以故乡从江县高增侗寨为出发点,以体验加付出的旅行方式,希望能以此给旅行者带来全新的旅行体验,也能使当地人能在与旅行者互动中收益。最终通过公益旅行和文旅融合的方式探索民艺复兴之路。

12
高增侗寨©从江生态文化社

于是她在2014年回归村寨,与一群志同道合,热爱乡土的侗族青年人共同成立从江生态文化社,希望能通过青年人的力量,保护黔东南州少数民族地区生态环境及民族文化的完整性,恢复民族自信心与认同感,推动乡村旅游发展,激发乡村新活力,探索民艺复兴之路,解决当地弱势群体生计问题,实现乡村可持续生活。
6年来她深耕故乡,集合在地青年的力量探索少数民族村寨体验经济共生模式,同时也吸引了来自全国各地,不同专业背景,带着一份热情和思考,想要为乡村做些努力和改变的青年人一起扎根乡村潜心从事文化保育和推动乡村社区发展的工作。针对不同的群体,至今已分别发起火塘民艺教室、萤火之裳民族校服、侗族青年成长支持计划、本土化社区教育经验探索等公益项目,除此之外,她们还于2017年把肇兴侗寨一座荒废多年的乡村酒吧改造成极具侗族民居特色的非标准化民宿:侗房,同时也作为一个开放的侗族文化公共空间。

13
火塘民艺教室增盈小学杨秀美老师和民艺班学生©从江生态文化社

01 火塘民艺教室

侗族本土文化的传承一般是师带徒或者长带幼,在这个基础上作为补充,从江生态文化社成立了火塘民艺教室,在各个村落小学里开设民艺基础课程,通过社会捐赠的方式给孩子们提供基础设施设备、日常后勤维护及支持陪伴等,同时邀请当地非遗传承人走进校园传授侗族大歌、民族乐器等传统民艺。在他们努力和陪伴下,村里的孩子们变得更加自信,对自己民族的文化认知也更加清晰,也逐渐获得了外界的关注和支持,相继获邀参加CCTV-4中文国际频道《非常传奇》、《外国人在中国》等节目,2019年还参加广东省主办的全国少儿公益春晚及庆祝澳门回归祖国二十周年等活动。

14
民艺教师在美德小学传授侗族大歌©从江生态文化社
15
民族文化传承公益行走进火塘民艺教室©从江生态文化社
16
侗族童声合唱团在CCTV-4中文国际频道《非常传奇》节目舞台上 ©从江生态文化社
17
CCTV-4中文国际频道《外国人在中国》节目中乌克兰人克秀莎在高增侗寨与孩子们学习侗族大歌 ©从江生态文化社
18
侗族童声合唱团参加2019广东卫视全国少儿公益春晚节目©从江生态文化社 高增侗寨©从江生态文化社

02萤火之裳民族校服

统一的校服有利于增加学生们的集体荣誉感和自我认知,对于还在学龄阶段的侗族孩子们更是如此。于是杨光倩和文化社邀请国内专业服装设计师以“萤火之裳民族校服”为主题,一同探索以侗布、侗族纹样等为素材,如何与校服所传达的核心精神相结合,形成更适合当地学生的校服。随着这几年探索更新,相继为从江县侗、苗、瑶、壮、水等几个民族的学生们定制了具有民族特色的校服。这对当地的孩子们来说可是件大事,很多孩子至今第一次穿上校服,还是具有本民族文化元素的校服,杨光倩与文化社每走到一所学校,迎接她们的都是汗津津的额头和闪烁着期待眼神的孩子们。

19
加勉寨坪小学,民艺班的苗族小朋友穿着民族校服在学习苗族古歌©从江生态文化社
20
21
为高坪水族学校发放民族校服©从江生态文化社

03 侗族青年成长支持计划

同样作为青年人,侗族在地青年的发展同样是杨光倩与从江生态文化社关注的议题,她们以“idea+设计 侗族青年成长支持计划”为主题,邀请国内设计师及艺术家共同参与,以民艺的传承与青年的发展相结合,通过提升民艺青年的自主创新能力和志愿服务能力,来支持当地有想法的青年健康地成长,从而为乡村的振兴提供年轻的力量。2019年至今已相继研发出囊括耳环、戒指、手镯、围巾、笔记本、手机壳、公仔及帽子的28款非遗文创产品。既传承了侗族非遗手工技艺,又为当地年轻人的发展提供了新的可能性,还带动了当地社区的收入增长,助力当地脱贫攻坚。在2019年首届“中国公益慈善项目大赛·非遗文创专题评选”中斩获银奖、同年获得了贵州志愿服务项目大赛金奖和最具人气项目奖等奖项。

22
侗族青年参加第七届中国公益慈善项目交流展示会©从江生态文化社
32
侗族青年在深圳会展中心参加中国公益慈善项目交流会©从江生态文化社 高增侗寨©从江生态文化社

04本土化社区教育经验探索

杨光倩和从江生态文化社搭建了6个社区的民艺教师成长学习支持平台。覆盖周边侗族、苗族和水族村落。摸索出一条文化寻根社区教育的本土化的路径。社区教育是在社区里结合文化传承和生态自然内容的教育,对象是社区里的成员,旨在引起对传统文化和对身处环境的知识学习与反思,以在各种外部冲击下,社区如何更好寻索持续生活之道。从江生态文化社将通过民艺教师平台,培育支持民艺教师作为社区带头人,与社区携手关注、挖掘、梳理传统文化和生活智慧的载体,在学校和社区中形成相连互通的本土化社区教育。

26
民艺教师在教授琵琶©从江生态文化社
27
民艺教师在教授侗族大歌©从江生态文化社
28
少数民族社区文化教育深化经验探索活动©从江生态文化社

05侗房,城乡青年群体交流的乡村客厅

2017年杨光倩把高增侗寨荒废多年的乡村酒吧改造成极具侗族民居特色的非标准化民宿―侗房,同时也是一个开放的侗族文化公共空间,2019年在多方力量的支持下拿下了肇兴侗寨的一个空间,希望打造成一个面对城市乡村青年群体的开放空间,成为青年群体交流的乡村客厅。对于杨光倩来说不只是一个房子,它承载着一群侗族青年人回归村寨的理想与信念,是在地青年对社会创新的一种尝试,探索一种可持续发展的公益模式,打造一个开放、多元、有态度的开放空间,为志愿者、旅行者、设计师、艺术家等和在地村民建立情感和价值联结,搭建一个交流互助、文化体验、故事分享的平台,共同营造一个温馨的小窝,在这里,可以实现关于文化,关于行走,关于自然,关于公益的约定。

目前在贵州从江高增侗寨、肇兴侗寨都设有基地,在侗房定期组织民艺体验、分享沙龙、公益培训、音乐会等活动。

29
高增侗寨侗房民宿©从江生态文化社
30
肇兴侗寨侗房民宿©侗房民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