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员生活

会员生活丨無名青年丨侗声动听,吴艳梅个人侗歌分享会

2020-04-16
10
11

無名青年是由無名营造社与無名有物品牌联合发起的城乡青年交流分享平台。以贵州省黔东南州为驻地,旨在构建地方实践的本土青年群体与都市实践的创意青年群体相互对话的沟通桥梁,共同反思当代青年关于地方和乡村的实践路径,探讨青年人眼中未来乡村实践的可能性。

本期邀请侗族青年吴艳梅,以个人侗歌音乐分享会形式进行。吴艳梅是从江县小黄村人。从小跟随母亲学习侗歌,稍大后遵循传统加入幼儿歌队、少年歌队,侗歌一直伴随着吴艳梅成长,侗歌和她已经血肉一体,行走坐卧皆是歌,衣食住行也是歌。

天籁侗歌,响彻千年

“侗人善音乐,弹胡琴,吹六管,长歌闭目,顿首摇足。”

“清泉般闪光的音乐,掠过古梦边缘的旋律”。

17年第一次听到侗歌的时候,是在黎平县茅贡镇实习的时候。夏天的夜里星空远阔,鼓楼里火光摇晃,年长的奶奶一声清起,像月光破口一般,一呼百应,众人和之,高音低音各自吟唱,清澈响亮地倾泻在屋顶的瓦片上,地上;然后又萦绕鼓楼的柱,枋,瓦上,在青蓝色的夜空中飘散,星星点点。似乎整个人都与歌声一道,冯虚御风,又回到了清凉清澈的月光边上,回到那个“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的千年之前。

12

侗族学者邓敏文曾在《没有国王的王国》一书中认为黔东南地区最有可能是“桃源深处”,生活习俗,衣着民居等皆如《桃花源记》所描述。或许《桃花源记》并无实指,但并不妨碍我们对“桃源深处”的向往,而这个向往,如今便在侗族的歌声中找到了。
据载侗歌起源于春秋战国时期,一直跟随侗族人们避祸迁徙至西南深山里。侗族没有文字,侗歌便是他们的知识和文字,掌握最多侗歌的歌师是聚落里最有学识、最受人尊重的长者。传歌是歌师最重要的职责,而所传的歌,大多以“劝世”、“爱恋”及“叙事”为主,且歌中时常穿插鸟叫虫鸣、山溪水流等自然之声。

侗歌新青年

收录整理侗族古歌

成立侗歌传承基地,找回侗歌历史记忆

侗歌不仅是侗族的历史,也是侗族人的一生。吴艳梅从襁褓孩童时便听着妈妈的歌声长大,若是妈妈上山理田,无暇照顾孩子,便会让孩子坐在田埂上唱歌。梯田层层叠叠,某道蜿蜒的田埂上,幼小的孩子盯着田里的禾糯,妈妈走到哪里,哪里的禾糯就会摇晃;妈妈弯腰在田里,只要听着歌声,心便是安的。

年龄稍长,便与同龄小伙伴们组成与少年歌队,逢年过节别的家族的男孩邀去他们的鼓楼唱歌,说是去唱歌,但幼小的孩子会的歌曲并不是很多,加上大歌大多偏叙事性,篇幅较长,孩子们也乐得在鼓楼里,在父母们的歌声中与小伙伴一起玩耍。歌声沾染在衣服和发梢上,一身烟火气。

13
侗族歌手吴艳梅在演出©从江云翼影视

到了待字年纪,年轻的女孩们的歌队自然而然地成为了青年歌队,前来邀约鼓楼对歌或行歌坐月的男孩变得更多。妈妈传歌时关于劝诫不远嫁的内容也多了,所有的父母都不希望孩子离父母太远,侗族母亲通过比兴的歌唱方式抒发自己的担忧和不舍,感情朴实且真挚。

外嫁女儿离母远
嫁在本村离母近
即使白粥小菜清贫日
也能予母一口食
假若农忙理田时
还能请母带幼子

14
15
侗族歌手吴艳梅©从江云翼影视

2009年由印象刘三姐张艺谋漓江艺术学校毕业后,她一直立足于乡土传播侗歌文化,先后参与侗族首部音乐诗剧民族管玄乐《行歌坐月》在国家大剧院首演及全国巡演、带领侗族小朋友们到澳门文化中心参加青春舞曲音乐会演出、苗族歌后阿幼朵老师去北京(云上绣娘)电视剧女主演配音侗族大歌,参加湖南张家界天门狐仙刘海砍樵实景演出、与歌手吴虹飞巡演于南京,上海,厦门,湖南凤凰,深圳,苏州,杭州,等城市,且多次作为表演嘉宾迎接胡锦涛、贾庆林的中央领导。虽然有如此精彩的演出经历,但她依然多方面吸收学习,身上依然保留着侗家人特有的谦逊内敛的气质。近年来工作重心逐渐转向侗歌梳理及保育工作上。

随着对侗歌的深入了解,吴艳梅对侗歌的未来充满了担忧。现在的年轻人在小学毕业前都是在本村就读,还能延续着母亲教歌歌师传歌的传统,但当孩子们外出上初中开始,面临着外界各种文化的冲击,孩子们对侗歌乃至侗族的传统逐渐失去兴趣。长此以往,随着村落与外界的交流逐渐加强,传承侗歌的孩子们将会变得更少,侗歌的未来该如何从她的手上传递给下一代?是个不得不思考的问题。

于是她在农闲之余,组织几个要好的姐妹,一起寻访村里的老人,收集即将失传的侗歌,整理记录,在村里成立侗歌传承基地,“只要有信心学习侗歌的年轻人,我们都愿意教。”吴艳梅这样说。未来侗歌会如何发展我们不得而知,但有她们这群热爱侗歌,努力传承侗歌的青年在行动,未来必定是乐观的。

16
吴艳梅和孩子们在一起©从江云翼影视
17
18
吴艳梅带领侗族孩子们参加2019全国少儿公益春晚©吴艳梅

吴艳梅个人侗歌分享会荣幸邀请苗族青年女高音潘小燕女士为特邀嘉宾及主持人。潘小燕首位毕业于中国音乐学院声歌系贵州籍苗族硕士研究生,师从女高音歌唱家,博士生导师董华教授。可谓是真正的大山里飞出的金凤凰。年轻时的她就有一副好嗓子,中学时得前辈提点,说她的嗓子如果能系统训练的话,将来一定能将先辈们的歌声从梯田云海间唱到灯火璀璨的舞台上。于是她暗下决心,潜心修炼自己,以后一定要用自己的歌声赞美家乡,发扬苗族文化。

近年来她先后获得四川省第二届大学生声乐大赛银奖、多彩贵州声乐大赛银瀑奖、首届“青酒杯”青年歌手电视大奖赛银奖的各种奖项,同时参加法国国际艺术节、亚洲(雅加达)国际艺术节、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建州60周年大庆开幕式及中国音乐学院纪念抗日战争纪念胜利70周年音乐会等各种重要演出活动。

19
苗族青年女高音潘小燕©潘小燕
20
潘小燕硕士毕业独唱音乐会海报©中国音乐学院

在2019年8月研究生毕业之时,为了回馈家乡人民,于凯里南花苗寨办了一场名为“花世界*燕归来”山地音符乡村演唱会,在当地掀起一股热潮,深受广大观众和媒体的喜爱和好评。作为走出去又回来的艺术家,她的艺术实践兼具传统的苗族烙印和时尚的特点,古歌演唱、刺绣、蜡染等皆融合在她的作品里,呈现出苗族兼容并蓄的包容性。

同龄人都外出务工,荒废“侗歌”技艺的时候,吴艳梅选择留在家乡,梳理传承侗歌,以自己的力量,为侗歌的未来带来新的可能。潘小燕在中国音乐学院的系统声乐学习结合苗歌的演唱特点,探索出一条适合苗族歌曲演唱的实践路径。两位無名青年不同的民族背景,不同的民族艺术探索方向,但都有共同的初心和一致的目标,在無名青年的分享会现场,一定能碰撞出更多有趣的成果。